携手孤村育桃李
时间:2013-09-09 10:42:15 来源:



   


     南阳妇联网讯     喜怒无常的默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让环抱着的王店镇马沟村成为内乡最为偏僻的一处孤村。经年累月的狂风暴雨把12平方公里的村域冲刷得沟壑纵横,七零八落。但就是在这交通不便,出入困难的岗坡之上,马沟小学却一再创写教学新纪录:上学期该校英语平均成绩同段评比处于王店镇第一名、全县第二名,一年级数学成绩获镇级第二名,全县前十名。
    几年来从这里走出去考上大学的学生达到50多名,其中胡劲涛、马菊更成为今年全县高考的前五名,顺利地获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所乡村学校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马沟,去品读坚守在这里的陈科华、何柳夫妇的故事。
人们说:学校更像一座破庙
    村西边的岗坡上,马沟学校孤零零地矗立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没有操场,没有跑道,没有硬化的地面,然而这里有着一样让人激动的琅琅读书声。带着深度近视镜的陈科华校长迎了出来,热情地把大家请进自己堆满了作业本和教科书的办公室,靠墙摆放着一张床,床下摆放着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几双布鞋,说明这间房子同时又是一个三口之家的所在。
    果不其然,随着孩子们下课的声音传来,女主人抱着一摞二年级的数学作业本走了进来。这就是何柳老师。陈科华赶紧递上存放在保温杯里的中药给妻子喝。学校周边的河沟里经常涨水,何柳习惯了赤脚背孩子们过河渡水,也因此患上了一年比一年严重的风湿病。
陈科华说,全校一共只有三名教师,如果何柳请假就会影响73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每年只能在暑假期间去湖北麻城看专科医生一次。
    何柳却不谈自己,而是说起学生马明晨的故事:为了背负孩子过河上学,他的母亲不幸被洪水冲走,他的父亲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但孩子很希望继续读书,他曾经流着眼泪不愿意奶奶带他辍学回家。“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孩子那无助的眼神。”
    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马念婷,每天都会赤着脚丫跑来,站在学校的窗户后面偷偷聆听老师讲课。何柳说,夫妻俩一商量,让公公婆婆带  回了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女儿陈姿羽,收留了两个辍学的孩子。
    风雨飘摇之中的学校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圣地。
老师说:学校就是我的家
    为什么当初会选择来这里任教,而且一来就不打算离开了?
    2003年8月份新学年开始了,但这里唯一的老师却因为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落后和艰苦的自然条件让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老师望而却步,马沟小学面临着从教育地图上抹去的命运,然而家长和孩子们却一天天地站在滔滔涌流的默河边等待着新老师的到来。
居住在集镇附近、刚刚结婚的陈科华夫妇主动报名前往马沟。
    一个暑假没有人居住,校舍的屋顶上看得见天空,外边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村支书马红科深一脚浅一脚地连夜跑来,组织群众修缮校舍。他拉着陈科华的手说:“陈老师,你们可不要走啊,我们这里祖祖辈辈没几个识得字的,我们全村的娃儿都指望你们啊。”
    陈科华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最大的荣誉就是能够被人理解和认可,乡亲们的需要就是教书人的职责,出身农家的夫妇俩对贫困农民有着朴素的归属和认同感,因此,就在风雨之夜,意志坚定的夫妇俩立下了坚守孤村、赤心携手育桃李的誓言。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结束了候鸟生活,被身处各地务工的父母送回学校。学校由原来的40多名学生增加到78名,接送孩子的任务更大了,  每天早上,何柳都早早等在河边,而当黄昏时候就领着孩子们回家。
    2007年的冬天,背负着孩子们过河的时候,在冰冷的河水刺激下,腿肚抽筋,何柳一下子倒在水中,随后患上了重感冒。但她咬紧牙关,硬是不肯回家。守候在床前的孤儿马念婷抚摸着老师烧得滚烫的前额哭喊着说:“老师啊,你赶紧回家吧。”何柳握住孩子的手说:“学校就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
学生说:学校承载着我梦想
    在陈科华夫妇的努力下,马沟小学破天荒地走出了名牌大学生,出类拔萃的成绩吸引了山外的目光,新修的水泥路能让教育局的面包车开到村子里,破旧的校舍换成了二层教学楼。陈科华新安装的电脑不仅让孩子们看见了更远的天地,也让留守老人通过视频看见了远在外地的子女,新的理念催生出马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这里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广。

    朱盼军老师到来后,陈科华腾出了一间房子给他办公,给孩子们做饭的地方没有了,只好到村子里农户家中借用厨房。将近中午时分,委托朱盼军照看学生,记者跟随夫妇俩赶去做饭,一个切菜掌锅,一个劈柴烧火,馒头是连夜蒸好的。陈科华说,国家对农村孩子实行营养餐政策,中午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一顿饭,也免得学生们过河渡水跑几里地回家,省得大人们既要在外干活还得抽时间料理他们。开学这几天,学生们吃着老师做的饭直夸好吃。 
    村支部书记马红科从玉米地里赶过来帮助老师们给孩子们盛饭。马红科说,已经在县里要到项目资金,要给学校再建一座楼房,到那时候,房子就够用了,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师来马沟,也不用每天跑农户家中借厨房用了。
    准备结束采访的时候,一辆三轮车开到学校里来,村民马俊红扛着梯子上楼接电灯,马俊红的儿子马梦爽是何柳班的学生,经常回家赞美老师,说老师上梯子接灯泡曾摔下来受伤,精通电工技术的马俊红从此以后自告奋勇成为学校的义务电工,近两年的教科书都是由他开着三轮车从镇上运回来。
    马梦爽大口吃着老师递过来的馒头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老师那样的人,也要回到马沟。问及原因,稚气未脱的马梦爽说,因为马沟学校就是自己的梦乡,承载着自己明天的梦想。陈科华笑起来了,因为马梦爽的话引自他的学兄、县高考季军胡劲涛从北京刚刚寄来的一封书信,信中除了对家乡学生们鼓励以外,还特别感谢老师。
    信末是这样写的:不管飞到哪一片天空,都不会忘记身后——温暖而深情的梦乡,我们的精神家园。

Copyright?2023 南阳市妇女联合会 All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阳网豫ICP备13023795号